全区做好‘工业强区、强区富民、城市建设、孝善山城、党建引领’等五篇文章工作部署,为我们把好了方向盘、找准了突破口、明确了着力点。区扶贫办将努力在加快构建“南种、北养、中休闲”农村产业发展格局上下功夫,统筹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,把产业做大做强、把政策落地落实,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。
当前,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已到了攻坚拔寨的关键阶段,处于“船到中流浪更急、人到半山路更陡”的关键时期。我们将提高认识,凝心聚力抓攻坚,极致创新求蝶变,以背水一战的勇气、壮士断腕的决心,用扎实的行动把产业做实、政策落细、帮扶做深,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,如期实现脱贫目标。
一是抓产业,点燃致富引擎。按照区委区政府绘就的发展蓝图,我们在扶贫产业上高标推进、高效落实,扣好谋划、实施、效益每一粒纽扣。在精准谋划上,瞄准产业增收项目,将产业项目入库率提高到50%以上,将扶贫资金集中向种植、养殖、休闲三个方向投放,确保产业见规模、群众见效益。在精准实施上,以蚂蚁山扶贫产业基地为基点,以精深加工为牵引,延伸产业链条,带动群众增收;以博龙牧业为龙头,支持推动养殖业发展,采取联结带贫模式,促进群众就业;以鹤鸣湖旅游资源为依托,打造食用菌“领养中心”和“南果北种”火龙果基地,把扶贫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,使群众通过土地流转、入股分红实现经济增收。在效益保障上,以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为目标,采取“基地+贫困户”“政府+银行+企业+贫困户+村集体”模式,年底前达到产业受益过100万的目标,真正把蓝图变为现实、把愿景变为实景。
二是筑保障,完善政策体系。着力打好就业扶贫、金融扶贫两大硬仗。在转移就业上,建立区级转移就业服务中心、村级扶贫驿站,打造完善的就业服务信息平台,拓宽就业途径,切实消除“零就业”家庭,实现有就业意愿和有就业能力的贫困群众就业覆盖面达到100%。在金融扶贫上,建立区、镇、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,全面完成1317户贫困家庭信用评价、8个贫困村授牌,全面提高贫困家庭户获贷率。组织开展健康扶贫、教育扶贫、危房改造三大行动。实行“基本医保、大病保险、大病补充保险、中原农险、兜底救助”即“3+2”医疗保障模式,推动“一站式”结算和“先诊疗后付费”落地落实;严格落实学前教育、义务教育、普通高中等各类教育扶贫优惠政策,组织开展“千名教师访万家”活动,切实消除因贫失学、因学致贫;全面调查核实贫困户安全住房情况,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核实鉴定,7月底前129户全面改造到位。
三是强帮扶,落实精准举措。坚持引领到村,强化驻村第一书记引领作用,做到精准选派、精细管理,切实发挥推动脱贫攻坚作用,实现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。坚持干部到户,组织开展每周四“帮扶日”活动,因贫因困分类解决问题,化解就医、就业难题,拓宽增收途径,解决群众实际困难。坚持志智到人,依托“志智双扶中心”,实现思想引导、技能培训、就业增收有保障,通过脱贫攻坚培训“大讲堂”,采取“党员脱贫我先行”示范带动方式,提志气、壮底气、扬正气,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。